爱游戏app官方下载

知乎者 ▎最热夏天“高烧”不退,聚焦高温背后的投资影响

文章来源:凯丰投资
发布时间:2021-08-16

编者按


今夏,席卷北半球的高温天气成为热门话题。世界气象组织8月9日发布报告称,刚刚过去的7月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我国多地也进入持续"炙烤"状态,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6月以来我国出现的罕见高温天气,可能将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高温事件。某种程度上,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如何理解今年以来异常高温天气的成因?持续的高温对全球投资有哪些可能的影响?下文观点取自凯丰投资基础研究团队,与您分享对全球高温现象的分析与解读。


Q1:谁是持续高温天气的“幕后推手”?


入夏以来,尤其是7月,全球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百年一遇的热浪肆虐欧洲,多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英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发布有史以来第一次极端高温红色预警。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欧洲的热浪单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就已造成1700多人死亡。


我国多地也深受高温天气影响。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今年6月1日至8月2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9.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6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根据凯丰投资基础研究团队分析,今年以来北半球高温天气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半球夏季容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GISS)的全球地表气温数据,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1摄氏度,大部分升温趋势出现在1975年以后,平均每十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15-0.20摄氏度。这种全球变暖的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均匀性,在北半球夏季,尤其是北欧、俄罗斯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更容易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同时,气候预测模型显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高温天气的出现频次、强度以及持续时间进一步增加。


1.jpg


2. “城市热岛效应”可能进一步加剧城市夏季高温天气的极端性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发展,水泥建筑、柏油马路及其它基础设施逐步替代原本空旷的农田和湿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剧烈变化导致城市上空的气温较周边郊区明显偏高。 


3. 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稳定维持,则是高温天气持续出现的直接原因


受高压脊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大部分地区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辐射的持续加热作用,地表气温升高较快,容易触发大范围的高温热浪天气。


4.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处于“拉尼娜”状态,“拉尼娜”对近两年全球一系列灾害性天气事件(如北美寒潮、南美干旱,近期北半球高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Q2:持续高温天气对全球投资的可能影响


1. 农业产量与干旱


首先,持续高温可能直接影响多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授粉等生理过程,导致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以玉米作物为例,高温天气将导致玉米苗发育迟缓、生育期缩短,并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当气温超过38摄氏度,可能导致玉米授粉过程失败,而当气温超过45摄氏度,可能导致玉米的光合作用下降50-90%。7月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国际各大机构纷纷下调欧盟玉米产量,最新的产量估计值较上月下降800-1000万吨(12-15%)。


2.png

其次,高温天气会加快土壤水分的流失,加剧干旱的发展。


受到今年持续性高温热浪影响,欧盟约有44%的国家处在干旱“预警”之中,据欧盟委员联合研究中心(European Commission's Joint Research Centre)估计,今年欧洲旱情可能是500年来最糟糕的一次。


中国南方地区的高温晴热天气持续维持,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上海、浙江等地的最高气温频繁刷新历史最高纪录,8月11日,国家防总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8月12日18时,中央气象台正式发出历史上首个高温红色预警。8月15日18时,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该市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进一步升级为三级。此外,受高温天气影响,今年长江进入主汛期后水位持续退落,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截至8月15日18时,长江汉口站水位为17.22米,当前长江武汉段水位为有水文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低。


2. 电力与工业生产


高温天气对工业生产也造成巨大扰动。


连续高温导致全社会用电需求猛增,为了保障电网的整体安全,供电部门可能会在某些时段采取限电的措施。一旦出现限电,电解铝、化工、水泥、钢铁、光伏硅料等高耗能企业可能面临减产甚至停产风险,这将会导致相应的商品供应减少价格上涨。8月14日,四川省经信厅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发布《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经研究决定,自8月15日0时至8月20日24时,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生产全停(保安负荷除外),放高温假,让电于民。


3. 能源供需


极端高温天气,令欧洲面临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雪上加霜。


先是俄乌冲突扰乱了全球能源市场,后有高温天气推高能源需求,进一步挑战了欧洲脆弱的能源结构,创纪录的高温导致电力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欧洲电价连续飙升。


而高温干旱天气同时导致莱茵河水位下降,已经严重影响航运,也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危机。根据德国联邦水文研究所的数据,当地时间8月12日,莱茵河水位已降至40厘米的临界点以下,对众多运送成品油、煤炭以及集装箱的驳船来说,在这一水位及以下航行是不经济的。据估计,受到极低水位的限制,莱茵河流域的驳船运力可能已经下降30-50%,从西北欧沿海港口至法兰克福、卡尔斯鲁厄、巴塞尔等内陆城市的驳船运费已经较2个月前上涨3-5倍。


作为欧洲内陆国家的能源品运输大动脉,莱茵河历史罕见的低水位问题可能导致欧洲多国的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还可能干扰欧洲粮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正常生产,甚至可能刺激通胀水平进一步上行。


4. 居民消费行为


除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之外,高温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高温天气通常会推动空调、冰箱、热泵、啤酒饮料等具有降温属性商品的销售。今年来看,随着气温的骤升,空调市场也迅速升温。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6月27日至7月3日一周的线上、线下空调销售量分别同比上涨82.38%、9.12%。


在高温期间,人们会减少白天户外活动而更多转向室内活动,这也有利于提振商场、室内娱乐场所、线上购物以及夜晚时段的消费。此外,山区、森林公园、海边等特定旅游目的地的人流量可能有所增加。


(以上信息部分来自公开数据或新闻,不构成投资建议)